地 址:河南省巩义市石河路北段
手 机:13938291800(张经理)
电 话:0371-64359668
传 真:0371-64359668
自今年年初开始,由于中东和北非政局动荡,全球原油价格进入加速上涨通道,Brent原油价格从年初的94.8美元/桶上涨到4月8日的126.7美元/桶,涨幅达到33.6%;WTI原油价格从91.6美元/桶上涨到112.8美元/桶,涨幅达到23.1%。
从历史经验看,每一次原油价格大幅上涨会使各国普遍经历GDP下降和物价上涨。此次原油价格上涨也必将对全球经济产生重大影响。
短期内,油价仍将上涨,高油价将威胁全球的经济复苏。石油价格上涨会影响到资本和劳动投入,使GDP增速下降,通胀率上升,这些都将对实体经济产生巨大影响。OECD在《油价上涨对经济活动与通胀的影响》中指出,油价每上涨10美元,将导致OECD国家2012年GDP增长率下滑0.2个百分点,通胀率上升0.2个百分点;若每桶上涨25美元,OECD国家的2012年经济增长率将下滑0.5个百分点,通胀率将增加0.75个百分点。
但由于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不同,原油价格波动对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的影响有所不同。
日本将是遭受油价冲击的重灾区。日本是一个能源极度贫乏的国家,石油产量仅占日本全国石油需求量的0.2%,几乎是一个石油纯进口国。日本是世界石油第三大消费国,对石油的依赖程度相当高,一次能源消费中石油占比达到48.7%,并且其石油进口来源也很集中,84.7%来自于中东地区(2009年)。在地震、海啸、核电危机的连续打击下,油价高企将使日本的经济雪上加霜。
高油价将加剧新兴经济体的通胀风险
原油价格上涨对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负面影响更大。
多数新兴经济体的制造业比重较高,且对石油进口的依赖非常大,泰国、印度和亚洲四小龙的石油净进口占GDP的比重均超过5%,而且能源利用效率较低,泰国、越南、马来西亚、印度的每1000美元GDP消费石油均接近或超过1桶,远高于发达国家0.4桶的水平。
三次石油危机期间,主要新兴经济体GDP下降4%,CPI平均上升3.5%。2009年以来,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增长势头明显好于发达经济体,但其通胀压力也明显加大,随着原油价格的上涨,其通胀压力将进一步加剧。
油价上涨将使食品的生产成本上升,使得对生物燃料的需求增加,导致粮食的供应减少,从而推高食品价格。在新兴经济体的CPI组成中,有30%~50%与能源和食品价格有关,因此油价上涨会通过叠加效应对新兴经济体的CPI产生严重影响。
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及对策建议
在全球面临高油价冲击的大背景下,中国经济也正在接受巨大的挑战。从需求上看,中国的石油消费正直线上升,2009年的原油消耗占全世界的10.3%,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****大石油消费国,中国每1000美元GDP约消费石油0.65桶,远高于发达国家的水平。从石油资源看,2008年剩余可采储量占全球的比例仅为1.2%,自1993年我国成为石油净进口国,石油净进口占总进口的比重达12%,2010年我国石油的对外依存度已超过50%。
油价的上涨将对我国经济造成较大冲击。据社科院张斌的研究,油价对我国工业增加值增速的负面影响有10个月以上的持续期,油价上涨也会推高我国的CPI,输入型通胀压力至少在10个月内存在。
当前我国已处于较高的通胀水平,油价上涨将使运输成本上升进而推高食品价格,据我们测算,食品占我国CPI的权重超过30%,交通和通信占比约为11%,油价通过推高食品价格和交通成本来推高物价水平。另外,自年初以来,我国PPI呈现上升势头,2月份的同比增速已达近两年的高点,而原油等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对PPI的传导效应明显增强,油价上涨将进一步推高国内的PPI。虽然我国从PPI到CPI的传导并不顺畅,但PPI自去年底已连续上涨,其对CPI的传导效应将会在近两个月显现。